- Mar 02 Fri 2018 10:25
元宵吃太多,腸胃負擔大?如何才能吃得健康?
- Nov 23 Thu 2017 15:13
隨身保溫杯如何選擇 來聽譚敦慈怎麼說
愈來愈多人自備水壺或保溫杯,應該如何選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不鏽鋼素面瓶身呈現金屬原色最佳,蓋子內側若是塑膠材質,建議熱水水面低於瓶蓋約3公分。譚敦慈說:「沒有不能使用的東西,只有正確的使用方法。」她同時建議,隨身杯裝水就好,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聯合報舉辦健康促進研習講座,邀請譚敦慈談「避毒寶典,如何遠離毒物健康生活」,教導大家如何無毒過生活。最近即將進入百貨公司周年慶熱季,許多人打算採購鍋具、保溫隨手瓶,譚敦慈建議,如果手上的物品沒有損壞,其實不一定要買新的,把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比較重要。
- Nov 23 Thu 2017 15:12
正確洗手5步驟
腸病毒、腸胃炎、感冒等疾病卻蠢蠢欲動,實在不能掉以輕心,所以這次衛教主題是教大家正確的洗手,由於病毒最容易藏身指甲縫,利用肥皂洗手習慣,每次至少搓揉20秒,才能將細菌病毒洗乾淨以避免感染
- Nov 20 Mon 2017 18:25
乳鐵蛋白對免疫力的重要性?
是一種可以與鐵結合的醣蛋白,由於許多細菌進入體內需吸收鐵存活,而乳鐵蛋白能藉由奪走細菌所需要的鐵質,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長,進而破壞細菌細胞膜有效殺死細菌。
目前乳鐵蛋白的功能大致上有以下:
- Nov 20 Mon 2017 18:21
如何吃出免疫力? 葡聚多醣體對提升免疫力的助力為何?
葡聚多醣體〈β Glucan〉簡稱為多醣質,為近代科學界對人類最大貢獻之一,它可經由口服達到增強人類免疫功能之作用,它的防癌機能性亦已是科學證明的事實。此外口服葡聚多醣體亦可增強人類對細菌病毒寄生蟲等之傳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臨床上葡聚多醣體與藥物混和使用亦對各種傳染性疾病發揮很大的治療功效。
- Nov 14 Tue 2017 15:43
過敏與益生菌的關聯性?
有過敏體質的人,總是必須跟惱人的症狀纏鬥一輩子,眼睛過敏的,經常是又紅又癢鼻子過敏的,總是噴嚏打不停、鼻塞吸不到空氣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常吃這也癢、吃那也癢有氣喘毛病的,一發病起來常常喘不過氣有過敏性腸炎的,更是常得忍受腹瀉、肚子脹痛的痛苦。
而健康人的免疫系統有兩種路徑──Th1及Th2,這兩種路徑必須平衡發展,如果Th2的免疫路徑太活躍,就會過敏。簡單來說,益生菌抗過敏的原理就是使Th1上升產生調整型T細胞,並抑制Th2。
- Nov 14 Tue 2017 15:41
何謂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G的重要性為何?
- Nov 10 Fri 2017 12:37
超癢,減緩冬季癢有撇步!
冬天大氣溼度較低,會帶走皮膚角質層中的水分,當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就容易發癢。角質層是皮膚的屏障,幫我們阻擋了環境中大部分的有害刺激,角質細胞一旦脫水,就像枯黃的葉片一樣萎縮蜷曲,外界的刺激就趁隙而入,於是發生皮膚炎,原本光滑的皮膚表面也就出現魚鱗一樣的龜裂痕跡。
那該怎麼保養呢?
- Nov 10 Fri 2017 12:27
乾癬,冬季發病不可輕忽!
乾癬又稱為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會反覆發作,並不具傳染性。由於皮膚的免疫系統失調而導致皮膚細胞的生長增加,成為厚厚的皮屑。
許多情況可以誘使具有乾癬體質的人病症發作。最常見的原因是外傷,在皮膚受過傷的部位,極易產生新的乾癬,醫學上叫作Koebners現象,這也是乾癬的特徵之一。其次是感冒、喉嚨發炎等感染性的疾病,由於會有全身性的不舒適,也常使得乾癬長得更多、更厲害。再來是精神上和情緒上的平衡,許多睡眠不足、熬夜、太勞累,或是精神壓力很大的人,都發現乾癬的病況益形惡化。還有些藥物,尤其是俗稱美國仙丹的副腎皮質素(類固醇),口服或注射此類藥品後,病症很快地消失,好像完全好了一樣;可是藥效期一過,乾癬馬上像火山爆發、雨後春筍般,一片一片地再生出來,而且比原來的還嚴重。由於長久地使用副腎皮質素對人體可產生最大的傷害;因此此類藥品對乾癬而言,已屬於絕對禁忌。
- Nov 08 Wed 2017 21:30
異位性皮膚炎小辭典
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 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常與遺傳有關,是嬰幼兒最常見的 皮膚疾病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 3~5%,其中 60%的病 人會在一歲內發病,30%的病人則在 1 到 5 歲之間發 病。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約有一半會合併出現 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也就是所謂的過 敏兒,或稱為異位性體質。
若符合下列敘述三項或以上即可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搔癢。 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 及位置(嬰幼兒大多在臉部及身體的伸側,成人 大多在關節的屈側)。 認識異位性皮膚炎 2 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皮膚炎超過 6 個月以上。 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如過敏性鼻炎、氣 喘、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等。